厚壁无缝管
热扩无缝钢管
GB6479化肥专用管...
GB9948石油裂化管...
GB5310高压锅炉管...
1Cr5Mo合金钢管
35CrMo合金钢管
12Cr1MoVG合金钢管...
15CrMoG合金钢管
Q345B无缝钢管
40Cr无缝管
12Cr1MoV合金板
15CrMo合金板
吹氧管
无缝钢管厂
石油裂化管
合金板
35crmo,42crmo
09MnNiVDR容器板
压力容器板
吹氧管
合金钢管
化肥专用管
A335 P22合金钢管...
A335 P22合金钢管...
高压锅炉管
进口合金管
架子管
大口径热扩管
合金钢管
方矩管
紫铜管
石油套管
紫铜板
304不锈钢管
T91合金管
结构管
20Cr合金管
焊接钢管
螺旋管
石油裂化管
高压锅炉管
石油套管
流体管
焊管
无缝钢管
合金管中国钢铁行业如今正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和成本高涨、需求增速趋缓、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已经进入了“高成本、低盈利”的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形下,钢铁企业该如何摆脱亏损阴影安全“过冬”?
产能过剩 亏损加剧
中国钢铁业盈利情况继续恶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日前透露,“虽无确切统计,但估计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在数量上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我国钢铁十二五规划预测,在2015年前,我国钢铁消费总量将在7.1亿吨到8.1亿吨之间,也就是说,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期。
伴随着产能过剩的出现,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也随之下降。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最近12年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钢铁主业严重亏损,呈现从未有过的三大特点:
一是越大的企业亏损愈加严重。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钢铁公司,几乎全线尽亏:首钢股份预亏逾1.4亿元,华菱钢铁预亏逾6.9亿元,鞍钢股份预亏18.9亿元。
二是多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主业也开始亏损。2011年,我国钢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2.42%,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达到2.7%。这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三是受投资支撑、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继板材企业之后进入亏损通道。这意味着,随着国家4万亿元计划的红利耗尽,钢铁下游需求再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亮点。
虽然3月份随着国内钢价由降转升,重点钢铁企业盈利逾20亿元,冲淡了前两月巨亏的影响,但铁矿石价格也在连续回落5个月后,再度呈现上行趋势。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吨,较低谷时回升近20美元/吨。
由于利润较薄,中国的钢铁行业受铁矿石价格影响很大,尤其严重依赖进口,受到限制很多。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国达到40家(2011年已扩展到63家),进口量6.18亿吨,约占铁矿石消费总量的67%,比十年前提高了近32个百分点。因此,国际铁矿石一旦价格上涨较多,我国钢铁行业便很难吃得消。
兼并重组 减少产能
中国的钢铁行业曾经历了辉煌的高利润年代,规模不断扩张。但是近5年来,钢铁行业每况愈下,由之前的暴利逐渐滑向了现在的全面亏损。
铁矿石价格暴涨,曾被认为是钢铁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矿价由高峰时的逾190美元/吨下降到150美元/吨,降幅超过20%。而同期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却一度超过40%。显然,除了受到铁矿石涨价因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亏损还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产能盲目扩张是重要因素之一。
5年来,我国钢铁业产能迅速扩张。2007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经达到9亿吨,严重超过了消费需求。
有专家认为,从2012年起,钢铁行业将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即主要钢材品种都已供大于求,且钢材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产能过剩作为钢材市场运行的主要矛盾会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去产能化”将成为钢铁业的未来趋势。这包括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兼并重组和完善行业退出机制等。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非市场力量的干预。在钢铁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兼并重组是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钢铁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要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布局优化,深入推进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我国钢铁工业有7000多家企业,其中生产粗钢的企业500多家,平均规模仅100多万吨,前四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7.8%,远落后于美、日、韩70%~90%的水平。到“十二五”末,我国争取将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这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2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低端粗钢产量巨大,而高端钢品种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的钢铁产业也迫在眉睫,这也是减少产能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
尽快盈利 考验钢企
面对严峻形势,今年钢铁业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严控产量是业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实起来很难。随着近期钢价上涨,粗钢日均产量迅速反弹,至4月上旬已达到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远超去年的187万吨。
有分析认为,二季度在资金环境好转、保障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推动下,国内钢价有望延续涨势。但产量的加速释放,使后期钢价有较大回落风险。
但是,因为中国钢铁的基本面并不太好,许多企业对于持续涨价并不抱乐观态度。一些钢厂甚至放弃部分主业,大力发展副业和辅业,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数据显示:去年武钢整体销售利润率为1.67%,而非钢产业达到3.47%。
有专家提醒,钢厂拓展非钢产业要注意与主业的关联性,像德国第一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就选择从钢铁下游的机械制造、电梯设备延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存在重视生产、建设、经营,轻视与下游行业用户的协调合作;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低;钢铁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下游行业钢材产品升级缓慢、钢铁新产品找不到用户。专家预计,这一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